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前三季度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2023-11-14 16:16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序号 主要任务 落实情况 完成状态 责任科室
23 围绕生命健康产业,加快推进抗生素原料药、生物材料及医疗器械等35个项目建设。 建立项目情况月进展报告制度,督促县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截至9月底,已投产项目7个。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等22个项目已开工。 序时推进 健康产业促进科
54 支持市经开区(大通工业园)扩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制造产业。 8月29日,市政府召开重点项目周调度会(生命健康产业专题),听取全市健康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市卫生健康委迅速贯彻落实会议要求,从招商专班抽调专人,充实办公室力量.明确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康复辅具等8个招商重点方向,明确承载区域和招引目标企业,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全力支持市经开区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 序时推进 健康产业促进科
198 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加强政策解读、舆论引导和科普宣传,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全方位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抓好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治工作,有效满足群众就医用药和生活需求。 一是严格落实“乙类乙管”政策措施。加强病例报告和常规监测,未发现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或致病力增强的新型变异株。加强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疫情风险应对准备。全市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继续落实7x24小时开诊要求,正常工作时间开诊,非工作时间由急诊接诊发热病人。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印发《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提示》《疫情防控三年成就宣传方案》等,及时传递疫情防控最新动态。加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宣传引导,指导公众科学佩戴口罩,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是加快推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加强养老机构疫苗接种情况督导,广泛开展疫苗接种宣传工作。三季度,60-79岁人群全程接种率为98.80%,加强免疫率为79.73%,80岁以上人群第一剂接种率为85.78%,全程接种率为98.38%,加强免疫率为53.61%。
四是全方位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将民营医院纳入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以寿县、凤台两县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五是抓好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治工作。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管理台账并做好动态更新。采用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组团式网格化服务模式,分级分类提供健康服务。
六是有效满足群众就医用药和生活需求。充分发挥1家“市疫情防控物资储备中心”和3家“市防疫物资保障企业”作用,科学调整储备品种、数量。药品库存充足,有效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序时推进 市疫防办秘书科    疾控科           医政科    
217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继续推进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印发《淮南市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3年重点工作方案》,督导寿县、凤台县严格按照“两包三单六贯通”的路径强化建设。寿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获评省级示范点。寿县成立县委卫健工委和县委卫健纪监工委,切实加强党对医改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全县医疗、医保、医药系统党建和资源,强化“三医联动”工作合力,逐步构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工作平台。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潘集分院揭牌,依托三甲医院派出的管理及技术团队优势,形成了以市五院(潘集分院)为中心,向上紧密联系市一院、向下辐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三级医疗卫生体系。该模式的建立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优质、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基层医改成果,有效解决潘集地区及周边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淮南市中医院新院建设进展顺利(23年年底主体建设完工),医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中医名院合作,目前正积极与长三角中医院联系合作,引进1名“长三角名中医”,建立“长三角中医专科联盟”力争10月底完成;寿县中医院已于9月完成三级中医院登记注册;寿县已完成申报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准备工作,力争年底成功通过省级评比;全市5个“十四五”期间省级优势专科(专病)正在建设中;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智慧中药房”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拟进行招投标程序,11月底前完成招投标。
序时推进   体改科            中医药科
218 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按照202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开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的重点工作要求,积极申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省级试点,上报市级、县级公立医院各1家,分别为市妇幼保健院和寿县人民医院。
赴六安市金寨县学习考察综合医改工作,学习金寨综合医改先进经验。
组织召开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开展全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交流讨论。
将民营医院纳入全市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民营医院同质化管理和评价标准。
副市长赴寿县调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等医改相关工作,市卫健委相关领导、科室长参加。
组建“蚌医卫健联盟”,打造医、教、研、学新格局。淮南市卫健委与蚌埠医学院签订了“蚌医卫健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召开座谈会,就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及高素质人才培养输送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召开淮南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暨绩效考核工作会议,引导公立医院落实功能定位,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赴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和集里医院调研学习,就如何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进行深入交流。
赴六安市霍山县考察交流县域医共体建设及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经验。
赴上海市闵行区学习考察城市医联体、特色专科、互联网医院建设等。
序时推进   体改科
219 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引入上海、合肥等地优势医疗资源开展合作办医,争创国家、省区域医疗中心。 淮南市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职业病防治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就疑难疾病远程会诊诊断开展合作交流;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成立眼眶专科联盟,定期派遣眼科青年骨干赴上海九院眼科进修学习;淮南市妇幼保健院与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成立长三角地市级妇幼超声联盟,并设立YAUMI妇幼超声联盟公众号;淮南市妇幼保健院加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集团,凤台县人民医院与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就学术交流、参访进修等开展合作;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就科主任短期进修培训开展合作;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东部战区总医院成立“任建安腹部外科工作室”,收治地域内重症腹腔感染、肠瘘等急重症患者,定期派遣人员前往东部战区总医院任建安教授处学习腹腔感染诊断治疗技术,并定期邀请任建安教授团队前来讲学授课和疑难病例会诊治疗;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签订医学3D打印分中心建设项目框架协议;淮南市中医院正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开展沟通。寿县人民医院签约加盟上海瑞金医院“专科医联体”,有效提升寿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诊疗水平;寿县人民医院与安医大一附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对接协议,双方通过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双向转诊、进修学习等方式开展交流;市中医院与江苏省中医院合作建立脾胃专科联盟。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水平医院合作交流,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签订肿瘤防治医联体合作协议书,柔性引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专家前来坐诊指导交流。 序时推进 体改科           规信科
222 组织实施《淮南市爱国卫生条例》,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积极组织实施《淮南市爱国卫生条例》。积极组织开展第3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第36个“世界无烟日”活动、“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和第14个爱国卫生法治宣传月活动。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市自2022年以来申报并争创国家卫生城市,2月已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技术评估,6月完成线上资料申报,目前正全力以赴准备全国爱卫办组织国家创卫专家来淮开展暗访评估和现场技术评估工作。印发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督查方案,今年8月份以来,市创卫办对全市7个建成区组织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现场督导,随机督导120多个点位。市卫生监督所持续开展公共场所“四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住宿场所“你点我查”专项活动。市疾控中心持续强化病媒生物监测预警和病媒生物孳生地治理。2023年以来共举行创卫相关会议9次,组织开展创卫培训和交流学习10余次,开展各类督查40余次。今年9月15日,我市在全省爱国卫生运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交流发言。公开创卫监督举报电话,截止10月已受理并监督整改电话举报问题共35起。淮南市首批15个AED在重点场所投放使用。 序时推进 爱卫会
231 建设市级口腔医院。 按照市领导指示,将安医大一附院北区淮南院区(山南高新区人民医院)作为口腔医院进行建设,安医大一附院北区淮南院区(淮南市口腔医院)建管双方已于3月15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现医院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市编办批复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等相关工作。 序时推进 医政科           规信科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