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文件】关于印发淮南市“健康社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06 10:10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字大小:[    ] 背景色:       

各县区爱卫办,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

为推动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切实满足群众对健康服务的多层次需求,助力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市爱卫办根据省爱卫办《关于开展健康社区+”行动的通知》(皖爱卫办〔20252号)文件要求,结合市情实际,制定我市健康社区+”行动实施方案,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淮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56

 

淮南市健康社区+”行动实施方案

 

一、探索“1+1+N”建设模式,构建多元协同建设模式

(一)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1.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鼓励社区将健康理念融入重点工作推进的全过程,健全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充分发挥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优势,把依靠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推进健康社区+”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社区自治,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2.落实健康干预活动。各县区可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居民健康需求评估,针对居民突出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如针对慢性病和常见病管理、老年健康服务等需求,精准提供健康服务,将健康服务贯彻群众生命全周期、全过程。

(二)整合多方资源

1.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引导社区群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践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学校、医院、机关、企业等资源,完善政府、社会、个人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爱国卫生法治宣传周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以及体重管理年等卫生健康主题宣传活动,积极调动各单位和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加强对健康社区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形成工作合力。

2.提供精准健康服务。各县区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遵循发展规律,在充分调研掌握社区人群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危害因素,以及群众健康诉求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社区自身资源和有利条件,围绕健康环境、健康素养、控烟干预、全民健身、体重管理、慢性病防治、居家养老等主题,合理制定健康干预和健康服务目标与计划,为社区群众提供可感可及、所需所想的个性化健康服务。

二、因地制宜,统筹把握推进健康服务主要内容

(一)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建设

1.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鼓励各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等工作,因地制宜、改善提升社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绿化、硬化、美化、净化社区环境。

2.推进环境卫生改善提升。鼓励各地结合创优美环境 树城市文明净城专项行动和居民小区大会战、环境卫生大会战等行动,强化社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管理,营造健康宜居的社区环境。

3.推进病媒防制常态化开展。遵循政府组织、部门协作、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及与行业、单位主体责任,坚持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与药物消杀相结合,专业队伍消杀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制原则,全面整治卫生死角,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饮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行业场所病媒生物防制落实落细。

4.推进生活垃圾规范管理。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试点示范、扩面提质,压紧压实街道(乡镇)、社区主体责任和物业服务企业具体责任,稳妥有序推进撤桶并点”“撤桶建站,保障常态运行、管理提升,推动小区居民逐步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

5.推进噪声油烟污染防治。强化噪声污染、油烟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贯,深化噪声与餐饮油烟污染防治,引导居民和相关行业经营者自觉减少噪声排放与油烟污染。持续巩固提升群众家门口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切实提升群众环境幸福感。

6.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组织优势和群众动员优势,组织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参与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共同做好社区健康环境改善工作。

(二)健康社区+”蚊虫密度控制

各县区应在蚊虫较多农村和社区,开展以防控蚊子和蜱虫为主的蚊虫低密度社区(村)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科学防制病媒生物、加强健康科普宣传等方式,降低伊蚊和蜱虫密度,遏制登革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蚊虫传染病传播风险,营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广泛发动群众集中开展社区、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和卫生死角,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场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三)健康社区+”全民健身指导

1.加大社区健身设施供给。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建设或升级布局合理、安全、维护良好、利用率高的多功能运动场和全民健身路径,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鼓励各地在社区公园、休闲广场等处设置公共健身设施。倡导在社区公共场所配备血压计及体重秤一体机等设备。

2.加强科学健身运动指导。鼓励吸引社区退役运动员、专业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俱乐部工作者、高校大学生积极加入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家庭、居民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开展管住嘴,迈开腿全民健身运动。

(四)健康社区+”重点人群服务

1.推进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各地加强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各地可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及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患者,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202547日发布家庭医生签约基本服务包清单(试行)中规定的服务类型、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做实做细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提醒与健康咨询、体重管理服务、门诊服务、转诊服务、合理用药指导、辅助检查及其他健康管理服务。

2.加强学生常见病防控。鼓励学校属地联合发力,以体重管理年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为契机,推动落实儿童青少年肥胖、近视和脊柱弯曲异常防控,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强化幼儿园及中小学常见病、多发病防控。

3.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贯彻落实《安徽省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行动方案》《淮南市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淮南市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五)健康社区+”健康知识普及

1.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等有关要求,聚焦公众普遍关注的卫生健康热点问题,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制定居民健康公约或健康守则等行为规范,大力开展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活动。倡导居民树牢吃动平衡”“三减三健”“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等健康理念,积极学习健康知识,掌握主动健康技能,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2.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发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居民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有意愿戒烟的居民提供戒烟服务,引导居民加强个人健康管理。广泛动员居民积极参加体重管理年等健康有益的活动,推进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减少超重、肥胖带来的患病风险。

三、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健康社区+”可持续工作机制

(一)完善保障机制。各地要充分认识健康社区建设的重要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引导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利用现有资金资源,建立技术支持保障机制。按照社区自主建设原则,引导社区将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一体推进。各级爱卫机构要健全指导评价制度,加强科学研判和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完善推进措施,推动取得更加扎实的进展和成效。探索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技术及产品,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健康社区建设水平。

(二)有序推进实施。各地要主动作为,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健康社区+”行动,在实践中大胆探索拓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定位,在充分尊重社区和居民意愿的基础上,以解决居民健康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健康社区+”行动具体落实方案,科学组织实施。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可以选择基础较好的社区整体推进,也可以结合社区实情,聚焦健康社区+”健康环境建设、健康社区+”蚊虫密度控制、健康社区+”全民健身指导、健康社区+”重点人群服务、健康社区+”健康知识普及五个方面,在社区先行试点推进其中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

(三)加强交流宣传。各地可通过举办培训班、推广健康社区典型案例、组织现场观摩等方式,指导相互借鉴健康社区+”建设成功经验,点面结合,带动全市健康社区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要广泛深入宣传健康社区建设行动取得的进展成效,强化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全社会推进健康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市爱卫办将适时遴选健康社区+”建设典型案例,择优向国家、省推荐一批优秀健康社区,有效提升社区健康治理水平、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正在更新中...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