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卫计委2018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19-01-31 10:54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文字大小:[    ] 背景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现公布淮南市卫生计生委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被复议和诉讼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六部分组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

一、  概述

2018年,淮南市卫生计生委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部署,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扎实推进卫生计生领域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加强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一)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一方面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在安徽政务服务网进驻网上办理事项共72项,进驻率96.97%;对审批事项的设定依据、受理条件、审报材料、办理流程、收费信息以及审批过程中的受理部门、审查标准、审报日期、办结时间、办件状态、常见问题、办事评价等向社会全面公开,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行一日办结,全程留痕。另一方面是规范主动公开基本目录,根据《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修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卫生领域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事项目录与标准(试行)的通知》充分体现“五公开”、政策解读、舆情回应、公众参与等要求,有力促进了公开工作规范化。

(二)健全政务公开工作制度。一是完善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切实做好省市关于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分解落实2017年度政务公开工作考评反馈问题整改任务的通知》、《关于印发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市卫生计生委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修订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与规范了公开内容、公开标准、公开时限、公开主体等,确保依法依规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公开。二是建立直属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工作要求和责任,推进直属医院规范做好信息公开工作。

(三)加强政策解读工作。一是明确解读范围,规定由本部门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均应及时解读;二是落实解读责任,坚持“谁起草、谁解读”原则,明确由起草文件科室负责解读;三是丰富解读形式,运用文字解读、图片解读、负责人解读、媒体解读、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及时解读。

(四)强化回应社会关切工作。一是完善《市卫生计生委信息公开指南》、《淮南市卫生计生委会新闻发布制度》等制度,规范新闻发布和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二是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出入境口岸卫生检疫监测网络以及全市统一的举报电话。三是畅通与公众沟通渠道,从网络问政办理的审核、督办、反馈等方面多举措严要求,确保有效解决公众诉求。

(五)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答复工作。办理工作严格遵循“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多次组织相关业务科室、直属单位现场调研,积极商议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力求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具体落实上做文章,确保办理质量和办理实效,让代表和委员满意,让群众受益。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市卫生计生委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35余条,其中决策公开类信息条、执行公开类信息117条、管理公开类信息条、服务公开类信息82条、结果公开类15信息条、政策解读类信息9条、回应关切类信息12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全年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费以及减免的情况,主动公开的信息均无偿提供。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被复议和诉讼情况

2018年,针对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均为0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本机关在提供、公开政府信息时未收取任何费用。

六、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保障监督机制,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业务培训,使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熟知国家当前的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内容,不断提高政策把握能力、舆情研判能力、解疑释惑能力和回应引导能力。

七、2019年的工作思路

以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基层工作的全面提升为根本抓手,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基本原则,不断优化政务公开各项制度建设和各项指标建设,切实推进我市政务公开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八、2019年的工作举措

(一)全面优化主动公开信息目录。按照“五公开”加政策解读、回应关切为主线的建设思路,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2019年主动公开目录体系标准,全面做好我市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的大调整。

(二)着力提升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实效。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扩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范围,继续优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专题设置,更好的方便人民群众查阅信息。

(三)继续开展信息运维代理工作和政务公开第三方机构测评工作。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政务公开专业化水平,推动运维和测评工作向基层延伸和倾斜。

(四)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培训全覆盖。按照全省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轮训一遍的工作要求,积极通过集中培训、分批轮训等多种方式,切实提升政务公开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主动公开的发布水平和依申请公开的处理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政务公开工作质量。

(五)有序扩大政务公开主体单位范围。按照新增一个、规范一个的建设标准,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主动单位范围。积极探索各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建立完善公开考核、评议、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具体办法,切实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

(六)全面优化、落实相关工作制度。围绕组织领导、内容保障、政策解读、公众参与、舆情回应、社会监督等核心工作,督促各级、各部门全面建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同时,加大对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相关工作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社会公众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反馈与评价,请您对该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提出宝贵的意见或建议。我们将及时收集并分析,共同助力政策不断完善。
  • 姓  名:

  • 联系方式:

  • *内  容:

  • *验 证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