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精医传薪火 文明同行绽芳华
厚德精医传薪火 文明同行绽芳华——记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安理大一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家省属公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952年创建以来,医院坚持传承创新,树名医、创名科、建名院、铸品牌,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水平深受人民群众的好评。
文明铸医魂,大爱护健康。近年来,医院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巩固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推动文明创建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综合性精品医院新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重党建打基础,夯实文明根基。医院党委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医院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与党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党政统一领导、创建办(党政办公室)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职工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年初编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举措、定期召开会议,推动文明创建工作高效开展。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党建+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与文明创建交汇融合、齐头并进的工作格局。
抓载体强浸润,绽放文明之花。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打造品牌,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医院借助大学平台优势,深入推进医教研融合。开办鸿烈论坛,探索学术前沿与医工交叉“百家争鸣”聚焦医疗热点。举办学校第一届临床医学大学生技能大赛,全国各地11个教学医院的15支队伍参加比赛。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完成多项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项目。获批安徽省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专项6项、安徽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夏晓丹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向霞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朱蕾荣获“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章广云获“安徽省最美护士”,妇产科获“安徽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关爱小屋被授予“安徽省阳光家园心灵驿站”,荣向霞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第八批淮南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组织开展两届儿童绘画作品征集活动,倡导儿童友好理念,助力淮南市创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育人才优服务,传承文明薪火。医院建立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修订在职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等激励制度。2023年引进人才34名,其中硕士10名,博士1名;通过高级职称108人,其中卫生系列103人。申报淮南市第二届“卫生名医”9人,淮南市第二届“学科名人”7人。选派临床科主任、学科名人、卫生名医等近40人到上海、杭州等地参加培训。医院环境持续改善,完成北区老旧病区、实验室、西区急诊和候诊大厅等装修改造项目,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有序的就医诊疗环境。增强“一站式服务台”功能,建设预住院服务中心,为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绿色通道、无障碍坡道等人性化设施。
勇担当爱奉献,播撒文明之光。面对新冠疫情,医院作为全市唯一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筑牢“一主、两院、六区、一地”的抗疫防疫战线。在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医院围绕“保健康、防重症”要求,切实承担全市医疗救治主责主业,全力应对感染、急救、重症3个高峰,医院在整个防控期间共计组织10批次、200余人次的救治队伍参与救治工作,共治愈奥密克戎感染9例,解除医学观察431例,获得省、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夏晓丹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刘新矿获“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服务社会发展,彰显担当作为。医院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义诊、党员下社区活动、对口支援市第五人民医院、毛集实验区人民医院、凤台县人民医院等,精准帮扶潘集区秦圩村,积极参加援藏等公益活动,与弘湖社区等多家社区合作共建,织密医疗便民“服务网”,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 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