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协调变差别大意!警惕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早信号

发布日期:2025-07-01 14:57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阅读: 次    字体:[] [] []

想象一下你正看着一个年轻人踉跄着走向便利店,他的步伐像踩在棉花上般虚浮,手中的钥匙三次滑落才插入锁孔。店员善意提醒他“小心台阶”,他却苦笑摇头—这不是醉酒,也不是疲惫,而是身体正被一种名为“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疾病悄然瓦解。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CA)是一种鲜为人知的遗传性神经病,像“隐形枷锁”般逐步剥夺患者的运动、语言能力,甚至意识。全球超50万人正与SCA抗争,但公众认知几乎为零。它被误认为醉酒、衰老甚至“装病”,导致确诊延迟长达7年。而早一天发现,就能多抢回一天的生活质量。若出现文中警示信号,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进行专业评估,若涉及遗传咨询可至遗传科,部分医院设有罕见病专科门诊。

一、基因的“打字错误”:SCA如何摧毁身体控制权?  

1. 什么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SCA是一种因为基因突变导致的神经系统退化疾病,主要攻击小脑、脑干和脊髓。患者会逐渐失去协调能力,最终可能无法行走、说话甚至吞咽。目前已知至少40种亚型,其中SCA3(马查多-约瑟夫病)在中国占比超50%,多数患者在30-50岁发病。  

2. 病因:CAG重复扩增——基因的“死亡循环”  

如果把DNA比作生命代码,SCA患者的某些基因片段出现了“打字错误”— CAG三核苷酸重复异常扩增。一旦发生突变就会导致蛋白质中谷氨酰胺链的过度延长,进一步形成一个“毒气团”,这个毒气团会使小脑、脑干和脊髓的神经元死亡。最令人担忧的是它属于遗传疾病,如果父母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那么子女有50%的概率患病。 

二、5个危险信号:你的身体在发出SOS!

1. 走路像踩在棉花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类似这三种步态,第一种醉酒步态:双腿分开很宽,走路摇摇晃晃,容易绊倒或撞墙,类似喝醉后的步态。第二种剪刀步态:双腿僵硬,走路时交叉重叠,像“剪刀”一样开合(常见于某些亚型)。第三种起步困难:明明想快走,但身体却跟不上思维,起步慢、停步也难,类似“冻住”的感觉。

2. 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

如果一个人在拿东西亦或在写字时明显抖动,静止时减轻(与帕金森病的“静止性震颤”不同)。扣扣子、系鞋带、写字越来越慢,甚至无法完成,写字可能越写越小(称为“小写症”)。

3. 说话像含着东西?

还有很多人首先出现说话含混不清,音节拖长或重复,类似“大舌头”。慢慢地还会出现怎么突然间喝水呛咳,吃饭时食物易卡在喉咙,严重时需借助鼻饲管。

4. 眼睛“跳不停”?

眼球震颤:眼睛快速、无意识地左右或上下摆动,盯着一个物体时更明显。

复视:看东西有重影,需要歪头或眯眼才能看清。

5. 其他“预警信号”

手脚麻木:像戴了“手套”或“袜套”,刺痛感明显。

突然变“笨”:中年人(30-50岁)突然出现协调能力下降,且症状快速进展。

家族“魔咒”:家族中多人年轻时出现走路不稳、手抖等症状。

三、时间就是生命:为何必须抢占黄金干预期?

一旦察觉上述信号,务必尽快到神经内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尤其家族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重点评估平衡、协调、眼球运动等)、影像学检查(如头部MRI观察小脑、脑干萎缩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确诊的金标准是基因检测,通过血液样本分析特定基因(如ATXN3对应SCA3)的CAG重复次数,明确亚型及是否致病。

1. 延缓病程:与时间赛跑的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和平衡训练能显著延长患者自理期。例如,虚拟现实(VR)平衡游戏已用于SCA康复,通过趣味任务刺激小脑代偿功能。  

2. 阻断遗传:基因检测改写家族命运

通过产前基因筛查或胚胎植入前诊断(PGD),携带者家庭可生育健康后代。 “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已帮助多个SCA家庭打破遗传链。  

3. 未来之光:基因编辑与干细胞疗法  

2023年,美国科研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成功修复SCA3小鼠模型的突变基因。并且干细胞疗法已经被用于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替换死亡神经元。虽然尚未临床应用,但已点燃治愈希望。  

4. 社会支持:从“隐形病”到“全民关注”

提高公众认知能推动医保覆盖、无障碍设施建设及心理援助体系。日本已设立“罕见病咖啡厅”,让SCA患者与公众面对面交流,打破偏见。  

四、中西医结合:为身体按下“修复键”

1. 中医视角与调理:

中医将SCA归为 “痿病”范畴,认为其核心病机在于肝肾功能失调、气血亏虚、经络瘀滞。治疗原则强调 “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通经络”。

1.1具体的食疗方一是黑芝麻核桃粥:黑芝麻、核桃仁(捣碎)适量,与大米同煮粥。常食可补肾填精、益髓健脑。二是黄芪炖鸡汤:黄芪30克,母鸡半只(去皮去油),炖煮至肉烂。可补气升阳、强健筋骨。

1.2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常用穴位及作用: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刺激此穴可升提阳气、醒脑开窍、改善平衡。方法:针刺或温和艾灸。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约4横指),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此穴为强壮要穴,刺激可健脾益气、调和气血、增强肌力。方法:针刺、艾灸或日常用拇指指腹用力按揉3-5分钟,每日多次。

悬钟穴(绝骨):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为髓会,刺激可益髓健脑、强筋壮骨。方法同足三里。

1.3艾灸疗法:家庭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温和灸。

命门穴:位于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与肚脐相对)。温灸此穴可温补肾阳、强健腰膝。方法:点燃艾条,距离皮肤约3-5厘米悬灸10-15分钟,以局部温热舒适为度。

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温灸此穴可引火归元、滋肾水、缓解下肢冰冷。方法同命门穴。

2. 现代医学突破:基因编辑的曙光

2023年,《自然》杂志报道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SCA1小鼠模型中的成功应用——通过剪切异常CAG重复序列,部分恢复了小脑功能。尽管人体试验仍需时间,但这为根治SCA带来了希望。  

五、家庭急救指南:关键时刻的“生命盾牌”

1. 跌倒:扶不扶?先做这四步!

观察意识:轻拍肩膀问“能听见吗?”  

检查外伤:出血用碘伏消毒,骨折用硬物固定并冰敷。  

警惕脑损伤:若呕吐、头痛或肢体无力,立即拨打120。  

2. 窒息急救:海姆立克法的生死60秒  

拍背5次:弯腰快速拍打肩胛骨中间。  

腹部冲击:环抱患者,拳顶肚脐上两指处向内上方冲击。  

慎用手掏:仅当异物可见时小心勾出,避免捅入深处。  

3. 肌肉痉挛:热敷与拉伸的黄金组合

小腿抽筋时,将脚掌向头部方向缓慢扳动,同时用热毛巾敷10分钟。若持续30分钟不缓解,需就医。  

4. 情绪崩溃:温柔是最好的镇定剂  

疾病进展可能导致患者因行动受限产生焦虑或情绪崩溃。家属需保持语气平和,用“我在这里陪你”等语言安抚,引导患者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缓慢呼气6秒),并关闭电视等嘈杂声源,拉上窗帘减少环境刺激。若患者出现自伤倾向或长时间无法平静,需联系心理医生或紧急求助。(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 井柳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