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肝疫苗,守护肝脏健康

发布日期:2025-03-18 19:33    作者:计免科     来源: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阅读: 次    字体:[] [] []

2025年3月18日是第25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中西医结合,逆转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按照病原学分类可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种,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HBV)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感染后可能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但病毒会持续损害肝脏,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为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垂直传播和性传播。目前,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一、乙肝高危人群主要分以下几类: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HBsAg阳性母亲分娩时无论顺产或剖腹产,都可能通过母体血/体液被感染。

2、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族成员

乙肝传染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若家族中有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会通过密切接触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

3、高危职业工作人员

医务人员、血站、美容院、修脚店等场所工作人员,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4、集体生活人群

幼儿园、学校、职工宿舍等聚集性场所是乙肝病毒密切接触的场所,接触皮肤损伤渗出液,接触HBV污染物,共用牙刷和剃须刀等等都是传播风险因素。

5、接受输血、血液透析者

输血、血液透析频繁易造成血液暴露。

6、静脉吸毒者、性行为混乱者

共用注射针头以及性暴露增加了感染风险。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HIV和HBV同时感染者,可能增加肝硬化发病率及肝脏相关疾病病死率。

二、预防乙肝主要措施

1、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方式。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满1月龄和满6月龄分别接种第二和第三剂次。

成年人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可以自愿、自费接种乙肝疫苗。乙肝高危人群一旦抗体滴度低于保护水平,建议加强接种。

2、阻断母婴传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应在分娩后为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3、避免高危行为:如不安全性行为、共用针具等。

4、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乙肝虽可怕,但只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就一定能战胜它。让我们携手共进,驱散乙肝的阴霾,守护肝脏健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