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之减盐周:教你识别隐形盐和高盐食品

发布日期:2025-09-15 08:02    作者:慢病科     来源: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淮南市卫生监督所)     阅读: 次    字体:[] [] []

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之减盐周。食盐是食物烹饪或食品加工的主要调味品,被称为百味之首。

我国居民饮食习惯中食盐摄入较高,而摄入过多盐与高血压、脑卒中、胃癌和全因死亡有关。在咸味的刺激下,胃口更好,从而吃得更多,导致肥胖。盐摄入量增加1g/d与BMI的增加以及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上升有关。中国人的盐摄入量每增加1g/d,BMI增加0.1kg/m²,超重/肥胖风险上升4%,减盐行动刻不容缓!

1.什么是隐形盐?常见的高盐食品有哪些?

指酱油、酱类、咸菜以及高盐食品等中看不见的盐。一些食品食用量很少,却占成年人全天钠摄入量的1/3。如10ml酱油(1.6-1.7g盐),10g豆瓣酱(1.5g盐),一小袋15g榨菜、酱大头菜(约1.6g盐),20g腐乳(1.5g盐)。

高盐食品:指钠含量≥800mg/100g的食品。

换算公式:400mg钠=1g食盐,1g钠=2.5g食盐。

常见高盐食品(每100g钠含量):

高盐饮食对健康有这么多危害,是不是盐分摄入越低越好呢?

实则不然。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在人体内可分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尤其是钠离子,对我们身体保持整体液体平衡、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维持神经细胞电脉冲等生理过程都必不可少。

1. 吃多少盐合适?

《2015年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显示,每标准人日烹调盐摄入量为9.3g,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天食盐摄入量<5g。《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

日常生活中,科学减盐我们这样做?

1. 选用新鲜食材,巧用替代方法。烹饪时应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不需要加入过多的食盐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滋味。用醋、柠檬汁等酸味代替,或用花椒、八角、葱、姜、蒜等天然、有特殊味道的食物来调味,减少食盐的用量。

2. 改变烹饪方法:烹饪菜肴可以等到快出锅时或关火后再加盐,能够在保持同样咸度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此时盐分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舌头上同样可以感觉到咸味。

3.做好总量控制:在家烹饪时用盐量不应完全按每人每天5g计算,应考虑成人、孩子的差别,还有日常食用的零食、即食食品、黄酱、酱油等食盐含量,以及在外就餐,也应计算在内。如果在家只烹饪一餐,应按照餐次食物分配比例计算食盐用量。如午餐占三餐的40%,则一餐每人的食盐量不超过2g(5g×40%)。老年人更要减盐,盐摄入过多导致高血压,年龄越大危害越大。

4.使用限盐勺:一平勺是2克,一天最多不超过2.5勺,可适量分配到三餐中。

5.警惕隐形盐(钠),少吃高盐(钠)食品:鸡精、味精、蚝油等调味品含钠量较高,应特别注意。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不咸,如方便面、挂面、坚果、面包、饼干、冰激凌等食物里,有很多“藏起来”的盐。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低的食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