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铅事件"看添加剂安全:着色剂与铅的污染

发布日期:2025-07-09 11:56    作者:理化科     来源:淮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阅读: 次    字体:[] [] []

近日,甘肃天水通报的幼儿血铅异常事件再次将公众目光聚焦到添加剂安全问题上。培心幼儿园的三色红枣发糕和玉米卷肠包留样铅含量超标,初步调查发现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

图片来源:央视网

这一事件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那些让食品色彩鲜艳的着色剂,究竟是否如表面那般无害?本文将带您了解食品添加剂中的着色剂类别、潜在风险及如何科学选择安全食品。

一、着色剂:食品的"化妆品"

图片来源:电视剧《书卷一梦》

着色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个重要类别,主要用于恢复或增强食品的色泽,提升消费者的食欲和购买欲。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1. 天然着色剂:如花青素、姜黄素、甜菜红、栀子黄、萝卜红等,主要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安全性高,但稳定性较差。

2. 合成着色剂: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通过化学合成获得,色泽更鲜艳稳定。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的着色剂种类、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然而,问题往往出在超范围、超量使用,或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如工业染料)上。

生活中,商家把食物做的五颜六色,往往会更加吸引儿童目光,但却忽视了健康问题。

二、铅:着色剂中的"隐形杀手"

铅及其化合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混入食品着色剂中:

1.通过受污染的土壤、水、 空气及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金属设备、食品包装材料和含铅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铅污染。

2.个别不法商家还可能使用含铅的工业染料(如铅铬黄)为食品着色。

质量合格的色素在合理的适用范围内,并不会导致铅污染。

三、如何识别和避免风险

1. 查看标签:购买预包装食品时,仔细查看配料表中是否含有合法着色剂(如"柠檬黄"、"日落黄"等),警惕标注模糊的"食用色素"字样。

2. 警惕异常鲜艳的食品:颜色过于鲜艳或不自然的食品(如特别红的腊肉、特别黄的馒头、鲜艳的三无饮料和糖果)可能存在滥用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3. 特殊人群注意:孕妇、婴幼儿应尽量避免含合成着色剂的食品,选择天然食材

4. 权威渠道购买:选择正规商超和品牌产品,避免来源不明的散装食品

5. 嘱咐儿童尽量不到汽车尾气多的马路边玩耍:环境中的铅尘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来源,呼吸道是儿童吸收铅的重要途径,在地面以上1 米范围铅尘积聚最多,这正是儿童的活动区与呼吸带。

6. 要纠正儿童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摸完画片、书本等后要用流动水勤洗手,切断手-口途径。

7. 不食高铅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膨化食 品等,不啃手指,不啃铅笔头。

8. 家里房屋尽量用环保材料简装,避免接触染发剂及吸烟人群。

9. 注意膳食营养丰富:多食有驱铅功能的食物牛奶、胡萝卜、金针菇等,注意给儿童补充维生素C、 B1、B6,补充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可减少对铅的吸收,减少组织中的蓄积和铅毒性作用的影响。

四、监管与消费者权益

甘肃天水事件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仍需完善。作为消费者,我们应当:

1. 关注官方发布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2. 发现可疑食品及时向12315投诉举报

3. 参与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鉴别能力

4. 理性看待食品添加剂——合法合规使用是安全的,需警惕的是非法添加和滥用

结语

食品着色剂本身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规范使用和严格监管。甘肃"血铅事件"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无小事,特别是对儿童这一敏感群体。通过提高科学认知、强化监管力度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我们才能为孩子筑起一道真正的食品安全防线。

记住,最健康的"着色剂"永远来自大自然本身——五彩缤纷的新鲜果蔬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天然色素,还富含各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在追求视觉享受的同时,切勿忽视食品安全这一根本前提。

参考文献:

[1] 吴彩娥;龚妍宁;刘知华;杨华. 血铅水平对儿童健康危害的调查及其干预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2,(30):3-4.

[2] 安文剑;莫雅瑄.《甘肃天水通报幼儿血铅异常调查处置:8人被刑拘》,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文章,2025-07-08.

[3] 宋韶芳;李燕;张维蔚;曾锦衡;李陈佳. 2023年广州市售食品中铅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5,(06):76-8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