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面为何成为“隐形刺客”?一碗剩饭竟藏健康危机!

秋高气爽、天气渐凉,很多人觉得食物没那么容易坏了,不放冰箱应该也没事,便放松了警惕。殊不知早餐吃的一碗剩面条、午餐加热的隔夜米饭,竟可能藏着让你上吐下泻的“隐形刺客”。入秋后,因米面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悄然增多,而幕后黑手正是藏在淀粉里的蜡样芽胞杆菌。
一、蜡样芽胞杆菌“藏”在哪里?
这种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水、尘埃等自然环境中,尤其偏爱米饭、面条这类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易污染剩米饭、米粉、甜酒酿、剩菜、甜点心及乳、肉类食品,芽孢是其休眠体,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进而引起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被污染的食物通常不变色无异味,肉眼难以辨别,极具隐蔽性。


二、秋天为啥成了它的“活跃期”?
夏秋季节为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夏天虽热,但大家会及时将剩食放入冰箱,秋季凉爽反而让人放松警惕。20℃以上的室温下,食品放置超过2小时,蜡样芽胞杆菌数量会快速增加并产生毒素。
三、中毒元凶:呕吐毒素和腹泻毒素
| 项目 | 呕吐毒素 | 腹泻毒素 | 
| 临床表现 | 呕吐型:恶心、呕吐为主,并伴有头晕、四肢无力 | 腹泻型:水样腹泻、腹痛为主 | 
| 化学本质 | 小分子多肽 | 蛋白质 | 
| 耐热性 | 耐热,126℃ 90分钟不失活 | 不耐热,56℃ 5min失活 | 
| 潜伏期 | 0.5—5小时 | 8—16小时 | 
| 产生方式 | 食物中预先形成 | 宿主小肠内繁殖时产生 | 
四、科学预防小妙招
1、食物存放有技巧:米饭等食物做好后,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夏季高温时缩至1小时),避免细菌大量繁殖。要保存的食物先分装,迅速冷却后密封放入4℃以下冰箱冷藏或冷冻,冷藏不超过2天,如果发现食物有一点变黏也要果断丢弃。避免将食物多次冷藏—回温—冷藏。
2、剩饭加热需彻底:冷藏后的食物食用前彻底加热至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并持续1分钟以上,但需注意呕吐毒素耐高温,普通烹饪方式(蒸煮)难以清除,即使彻底加热也未必绝对安全,故长时间放置的可疑食物不建议食用。
3、环境卫生要重视:加强个人卫生,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保持厨房整洁,做好防尘、防虫工作,避免生熟食品间的交叉污染。
4、干货储存防芽孢:米、面粉等易携带芽孢的干货,用密封罐装好放阴凉干燥处,受潮会让休眠的芽孢“苏醒”繁殖,产生呕吐毒素后即使经过后续加工也不易消除。
五、中招后如何自救?
大多数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为自限性疾病,病程较短,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以口服补液的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大多数患者可在24小时内康复,若超过24小时呕吐、腹泻症状没有缓解或出现脱水体征、高热(体温≥38.5℃)、便血等应立即就医。老人、小孩、孕妇或患有慢性病的体弱者应尽早就医。

秋天的凉不是食物的保鲜剂,比起一碗剩饭的成本,食物中毒的代价实在太大。教您几招预防诀,安全饮食护健康:
冷藏规范别含糊,生熟分开防菌出。
煮沸未必就无忧,呕吐毒素亦难除。
异味异样别犹豫,尝都别尝赶紧弃。
饮食安全牢记心,健康人生常伴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82-1996[S].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2]贾伟娟,宋丽丽,张玲艳,等.蜡样芽胞杆菌毒素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22,47(06):534-542.
[3]Bottone Edward J.Bacillus cereus, a volatile human pathogen[J].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2010,23(2):382-98.
[4]张洋子,刘小琛,李相阳,等.蜡样芽孢杆菌及其毒素的核酸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防化研究,2024,3(01):44-55.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295号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295号